同时,公安部也在5月中旬正式发文: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部署“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这是公安部针对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骑行人员发起的一个全新行动代号,不仅对电动自行车骑行人员提出了强制佩戴安全头盔的要求,也明确表明了头盔是守护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电动自行车死亡人数中80%为颅脑受伤
早年前,柯桥区发生过一起交通事故:驾驶人徐某驾驶一辆电动自行车从柯桥区柯岩街道梅墅水庄驶往柯岩街道新未庄方向,就在由东向西行驶至柯岩派出所附近时,在靠道路左侧行驶过程中,与相对方向由驾驶人程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徐某死亡、程某颅脑损伤的道路交通事故。事故的发生触目惊心,更是引发了众多人的思考。
记者从柯桥交警大队了解到,近年来我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突出,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49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0%;2018年全区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53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5%,所占比例将近一半。而去年,全区涉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死亡34人,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38.2%。数据是惊人的。
另外,根据公安部数据显示:每年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交通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而正确的配戴头盔可以降低交通事故死亡风险60%至70%。记者在采访柯桥交警大队副大队长韩建东时,他也告诉记者,在众多的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中,即使时间、地点、骑乘人员不同,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相似处——头部受伤,而一旦头部受到碰撞,就十分容易造成颅脑损伤。
“如果骑乘人戴上安全头盔,那么头部受到的损伤势必会降到最低。”韩建东说。
3.5万顶安全头盔曾掀起一阵“头盔热”
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已经成为交通安全常识,但对于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许多驾驶人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电动自行车通常只是一种代步工具,佩戴头盔太麻烦,自己小心一点就是了。殊不知,危险往往就隐藏在侥幸的背后。
去年3月10日,柯桥区举行了电动自行车骑乘人佩戴头盔暨文明出行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活动现场,柯桥区免费向市民发放了1000顶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此后,又陆续在不同地点发放安全头盔,大约累计发放约3.5万顶,彼时,柯桥区掀起了一阵“头盔热”。
“自从免费发放电动头盔后,我开始有了骑车戴头盔的习惯。”因为出行方便,会开车的市民刘女士还是通常会选择骑电动自行车出门买菜。得知有免费领取头盔的活动,刘女士第一时间参与其中。而后,她也习惯性地佩戴了头盔,在她看来,佩戴头盔于己于他都是好事。
记者在采访不少市民时了解到,自从首轮免费头盔发放后,大家有了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的意识与习惯,尽管遇到炎热的夏天还需要佩戴厚厚笨重的头盔,依然有市民存在抵触心理,但大家对于骑电动自行车需要佩戴头盔的理念都依然表示认可与支持。
努力让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头盔佩戴率达到100%
安全头盔对于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驶者来说,相当于轿车驾驶员所系的安全带,是人遇到危险后的最后一道防线。上周一,柯桥交警大队柯桥中队就在柯桥城区内开展了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行动,对路面上电动自行车逆向行驶、违规载人、安装遮阳伞等行为进行了处罚,尤其是对未佩戴安全头盔的行为进行了劝导。截至目前,柯桥交警已经劝导不戴头盔电动自行车车主8000余人次。
除此之外,柯桥交警还深入企业、工地、社区、学校等电动自行车聚集区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摆放事故案例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危害,使驾乘电动自行车正确佩戴头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群众对交通安全认识和自律意识。
“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全区电动车守法率达到80%以上,其中城区主要道路电动自行车守法率达到85%以上;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头盔佩戴率达到100%。”韩建东表示,如何推动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成为习惯,最“硬核”的方式就是立法强制,即将于7月1日实施的《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下称《条例》)以违法成本倒逼公众重视佩戴头盔,就是最好的举措。
根据《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及搭载人应当佩戴安全头盔;互联网电动自行车租赁企业应当履行企业主体责任,随车提供安全头盔,如果违反将分别面临20元以上50元以下、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无数事故案例告诉我们,同骑电动自行车的两个人,在遇到交通事故时,一顶小小的安全头盔,戴与不戴,或许就隔着生与死的距离。因此,柯桥交警倡议,安全骑行,从“头”做起,让电动自行车不仅成为最受老百姓欢迎的代步工具,更要成为老百姓最安全、放心的交通工具。
(全媒体记者 曹梦婕 通讯员 傅怡青)